责编:陈惠美编:张雨萌
缅怀·纪念演讲
翁心植:博与深兼备的大内科学家
忆恩师翁心植院士二三事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院士
王辰院士恩师翁心植院士已经离开我4年了,我却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他的博学令我敬仰,他的品格散发着芬芳,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依旧浮现在我的脑海。
恩师翁心植,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他的一生与医学相伴,与中国的内科学、呼吸病学相随。
独具思维的年轻住院医师
恩师翁心植是中国医学历史上罕有的通才。他是内科专家,在普通内科、寄生虫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疾病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与贡献。
年,一名13医院。许多专家、权威人士经过诊察,认为这个小孩得的是“班替病”,但当时年轻翁心植却对诊断结果产生了怀疑。他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及其家族病史的缜密观察分析,推断患者很可能是得了高雪病。其时,国内还没有高雪病的病例报道。一个年轻医生提出的国内从未作出过的诊断立即被专家们否决了。然而,翁心植并没有放弃,经过深入临床调查和进一步实验室检查,最终证实确是高雪病。而那时,他还只是名住院医师。
20世纪50-60年代,他在国内第一个总结了白塞病的内科临床表现;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白塞病并发主动脉瓣损害;提出结核自身免疫反应是白塞病发生原因之一。此系列研究深化了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的认识。
我国呼吸病学第二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与领军者
我国呼吸学科发展分为三阶段,结核病防治阶段,“呼吸四病”/肺心病防治阶段和现代呼吸病学阶段。其中,在20世纪70年代,“呼吸四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特别是肺心病成为突出的死亡原因。翁心植认为,肺心病虽属心脏病,但究其根源,80%-85%的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心脏受损所致。肺动脉高压是该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因此,从防治慢性气管炎(其中大部分合并外周气道阻塞,后来医学界称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开始,防止向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发展,减少肺心病的发生,是防治肺心病的关键。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会上成立了全国慢性肺心病防治研究协作组,蔡如升、翁心植教授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全国六大区(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东北,西北)也成立相应的协作组,华北组由翁老牵头。各大区组织协调所属省(区、市)的防治研究和经验交流。全国每四年、大区每两年开一次肺心病会议。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使肺心病住院病死率从35%左右降至15%以下,肺性脑病的死亡率由68%降到30%,推动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诊断治疗趋于国际先进水平。
翁心植教授等在70年代即率先应用肝素治疗肺心病,比国际上提出这一方法早了近20年。在全国性的肺心病防治研究中,建立、规范和推广了血气分析、肺功能、支气管镜、机械通气等技术的临床应用,使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控烟之父”
翁老是国内最早提出控烟的学者之一。年,他领导开展了我国对15岁以上50万人群的吸烟状况调查。在当时世界上所有关于吸烟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这是一份调查人数最多、地域最广、耗时最长、统计数据最全面精确的吸烟状况报告。它填补了我国的空白,为制定控烟策略提供了科学、可信、弥足珍贵的依据。
他率团参加世界控烟大会。是唯一一名两次获得“烟草或健康纪念奖”金质奖章的中国人。世界卫生组织在颁奖词中称他为“中国控烟之父”。
翁老与吴英恺教授是老朋友,共同为我国控烟工作做了诸多贡献,还记得在吴英恺教授病重期间,翁老带着我一同前往探望。两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满满的真情实意,令人感动。以致于当吴英恺教授逝世的噩耗传来时,我竟不敢告诉翁老,我知道,以他们深厚的情谊,翁老一定会非常悲恸。
真正的“大内科大夫”
翁老是真正大内科大夫,他善于诊治疑难杂症,尤其是复杂性发热疑难病。有一次,一名发热3个月患者,大夫们用了各种抗感染药物都未见效。实在是不知所措的情况下,一名大夫提出:“找翁大夫来吧。”翁老来会诊,竟问患者:“摔跤了没有?”患者前思后想,果然在3个月前摔了一跤,磕到脑门。翁老说:发热可能与摔跤致下丘脑附近损伤有关。查了CT,果然发现下丘脑有血肿,除去血肿后,发热退去。
翁老就是这样,往往聊聊数语,就能发现问题的实质。这种临床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令我们叹为观止。因此,年翁老去世时,有人感慨:“翁心植一去,从此内科无大家。”他是真正的“大内科大夫”。
除此之外,翁老是医学教育家,他创建了呼吸专科进修班,培养逾千名呼吸专科医师,开创我国呼吸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之先河;倡导和推动大内科医师培养体制建设;培养大量博士、硕士研究生。
他还是学科建设者:50年代,协医院内科、检验科;60年代,医院内科建设;70年代,创建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室;80年代,创建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创建北京呼吸疾病医疗研究中心;90年代,创建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翁心植,心直口快”
翁老是正直的知识分子,出了名的“心直口快”。
记得一次,一名已经小有成绩的大夫,其晋升材料被发现有瑕疵和纰漏,翁老率直地指了出来,令当事人及其导师非常难堪。他说:“你们要理解我。我只是追求公平,这是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品德。”
年翁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对他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他是继张孝骞之后,我国博与深兼备的最负盛名的内科学家。”至今,他是中国工程院唯一的大内科院士。
翁心植在学术上的传世成就:
确定中国人正常体温
明确中国人群吸烟率
发展肺心病系列诊疗方法与规范
翁心植是谁?
博与精兼备的内科学家
内科医生的经典
中国呼吸病学第二历史阶段的领军者
中国控烟事业的开创者
一位正直、真实的知识分子
结语翁心植老师已去,一代宗师作古。我们在缅怀与思考中,对他的理解与领悟还在加深。他对于国家、医学、患者、医院和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懂得翁老师,懂得他的思想情怀,懂得他的事业成就
与意义,是对他灵魂最好的慰藉。
于患者,他是一名真正的临床学家,无数人因他而重焕新生;
于我们,医院职工,他是施予福泽的人;
医院及北京呼吸所,他是高贵文化与学术基因的注入者,学科建设的奠基人;
于医学科学,他取得传世成就,令人高山仰止;
于国家民族,他开创控烟伟业,功被千秋。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呼吸与共,薪火相传。呼吸界前辈将他们精湛的技艺,无私的品德一代代地传给了我们后人,激励着我们不断地进步。我们不能忘记前辈为我们开拓的呼吸事业,以及他们付出的辛苦与努力,他们的精神需要我们更好地传承。从年起,呼吸年会每年都会举办“缅怀与勃发”纪念演讲,无不在向呼吸界昭示着崇高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精神。
——白春学
勃发·青年感想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医院张艰
张艰教授
今晚,我们见证了CTS-ERS战略合作的签署,见证了PCCM优秀学员的颁奖仪式的盛况。呼吸终身成就奖、杰出呼吸贡献奖、高影响因子论文奖的颁发更令我们感到自豪!
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在一代代巨匠、前辈们鞠躬尽瘁,辛勤耕耘下,学科建设不断壮大,成绩斐然,并在国际舞台上出身显影。正是我们的前辈们辛勤耕耘和薪火相传,才能有今天的硕果累累,才会有明天青年才俊的展翅翱翔。在此,我代表全体参会人员及所有同行对翁心植院士等一批杰出的医学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今晚,我们聆听了钟南山院士在事业上无怨无悔的追梦征途,令人感慨万千,荡气回肠,奋发精神更加强烈。
今晚,我们聆听了王辰院士缅怀恩师,拳拳深情寓意深长,情到深处潸然泪下,传承超越的信念更加坚定。
今晚,我们目睹了老、中、青三代获奖者,取得桂冠之后从容的微笑,一幕幕场景,让我们事业的追求更加永不言弃!
无论此次您是否获奖,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我们的辛苦付出换回的不仅是中国学者自主产权的高影响因子论文数一路上升,ERS“中国日专场”国外参会人数的倍增,最重要的是中国呼吸学界的实力和内涵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我们每一个医护工作者从业时的理想变成了一个个现实,我们做到了:有梦,便去追寻;追寻,终有硕果。
难忘今宵,逝去的是时间,留下的是感动,绽放的是憧憬。我们即将离任的青委会成员将联手下一届青委成员,一同鼓励呼吸届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将豪情变为行动的动力,联合攻关呼吸系统的疑难重症。让我们不仅成为一名好医生,更努力将自己重塑成医学家。
最后,再次感谢我们的前辈、师长,是你们托起了我们,让我们演绎着不老的神话:青年勃发,则学科壮大!
来源医师报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