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某某,女,72岁,退休职工,年10月17日就诊。
主诉:四肢小关节反复肿痛6年,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小关节肿胀疼痛,医院就诊,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后规律服用醋酸泼尼松、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病情控制可。刻下症见:四肢小关节稍感肿胀疼痛,以两手腕关节、两手掌指关节为甚,无关节发热,双膝关节酸软无力,头晕,饮食睡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弱。
既往史:既往有“乳腺癌术后、淋巴回流受阻”病史。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尪痹(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
治法:益气活血,温经化痰。
方药:益气活血汤合二陈汤加味:黄芪、鸡血藤各30g,当归10g,党参10克,茯苓15g,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桂枝、地龙、法夏、陈皮、枳壳、威灵仙、泽兰、甘草各10g,全虫6g。14剂,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年11月3日。患者诉:两手小关节肿痛稍改善,现仍觉双膝关节酸软,头晕昏沉感,胃脘胀气,嗳气,寐可,二便调。舌淡紫,苔薄白,脉细。上方去二陈汤加天麻、牛膝、杜仲、骨碎补、枸杞各10g,薏苡仁30g,砂仁6g。继服10剂,
三诊:年11月12日。患者诉:双膝关节酸软,头晕昏沉感明显改善,胃胀好转。继续予以原方去天麻,加白术20g,15付。
后随诊,患者诉关节胀痛及全身症状均缓解。
按语:
旷师认为长期慢性病患者元气损去五分,当先扶正,再驱邪,方中黄芪、党参是主药,大补脾胃元气,促进气血通行,去瘀通络;当归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血;伍以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地龙增强活血化瘀之力;更用桂枝温散寒湿、温经活络。诸味共用,可以使元气充足,血液畅行,袪瘀通络。鸡血藤为为强壮性之补血药,可活血,暖腰膝,去瘀血,利经脉。患者舌苔稍腻,故连用二陈汤开胃化痰,枳壳、陈皮、法夏、茯苓健脾化痰,固护中焦,加以全蝎祛风涤痰,通络止痛,威灵仙祛风湿、止痹痛,少佐以泽兰,活血利水、除湿消肿。二诊关节肿痛好转,仍关节酸软、头晕乏力,此为肝肾亏虚,不能养筋,清窍失养,故去全蝎、威灵仙,加牛膝、杜仲、枸杞子、骨碎补以补益肝肾、壮骨止痛、引药下行;加天麻;胃脘胀气服药后未见好转,故去二陈汤,加薏苡仁、砂仁,用之头晕、酸软、腹胀等症状明显好转。三诊加用白术,补脾健胃、燥湿利水。
(吴伊莹整理)
专家介绍:旷惠桃,女,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导师。湖南中医院首届名医、内科学术带头人。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特聘专家,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医50年,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主编《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内科分册》、《中医内科查房手册》等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擅长治疗风湿、类风湿、硬皮病、强脊、痛风、狼疮、雷诺氏病、白塞病、干燥症、肩周炎、颈腰椎病、皮肌炎、筋膜炎、产后风湿病、失眠、咳嗽、哮喘、内伤发热、慢性胃病、肾病、内科疑难杂症及亚健康调理。牵头研制“三虎丸”、“痛风克颗粒”、“益肾颗粒”在临床上均取得满意疗效。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
挂号指南:中医附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