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点小毛病,比如咳嗽、腹泻、声音嘶哑、口腔溃疡……很多人都不重视,即使有些难受,也以为扛一扛就过去了。
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普通的小毛病,也可能暗藏大危机,尤其是超过一定时间还无法好转的,更要警惕病情是否加重,甚至可能是大病来袭,千万不要“硬扛”!
1咳嗽:超过2周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感冒,但通常在一周左右就能痊愈。若是超过2周依然咳嗽,就要注意排查其他疾病了。
1鼻炎、支气管炎等数据显示,约41%的长期咳嗽患者,都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此类患者的上呼吸道中会产生大量的分泌物,容易刺激喉部,产生咳嗽反应,同时还常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
另外,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也可能引起长期咳嗽,且常伴有气短症状。
2肺部疾病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往往会有长期咳嗽的症状,但若是同时伴随有这些症状,就要警惕是否是肺部出了问题。
①慢阻肺:长期咳嗽,有少量黏液性痰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不仅会使呼吸气流受阻,更是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启动扳机”,可诱发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胃食管反流、肺癌等疾病,疾病致死、致残率都比较高。
初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可伴有轻微咳嗽,随着病情加重,还可伴有气短、呼吸困难、灰白色黏液痰等症。
②肺癌:长期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大多数的早期肺癌患者都会出现以干咳为主的咳嗽,特别是一些老烟民,在遇到冷空气、刺激性气味等,会引起阵发性的干咳,且用止咳药也无法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咳嗽还会逐渐加重,甚至突然咯血或痰中带血。
3心衰如果您的咳嗽在夜间加剧、平卧时明显,但坐起后减轻、咳出粉红色泡沫痰时,就要警惕心衰了。
当左心功能不全的时候,肺血的静脉压力增多,一些红细胞就可能会进入到肺泡里面,静脉压增多后肺泡里面还会出现水肿,所以会出现粉红色的泡沫痰。而且感冒、肺部感染、情绪激动等都可能加剧心衰,让咳嗽加重,更需警惕。
2声音嘶哑:超过2周
吃得太咸太辣、说话太多、喉咙发炎等情况,都会引起声音嘶哑,但因为太常见,很多人往往觉得并无大碍。但医生提醒:如果声音嘶哑,超过2周不见好转,要小心是这些疾病在“伪装”。
1声门型喉癌一般来说,喉部发炎可能导致声音嘶哑,但在1~2周内就会恢复。如果声音嘶哑持续超过2周,并呈渐进性加重,则可能是声门型喉癌,需要引起重视。
此类患者往往伴随有咳嗽、吞咽困难的症状,还可能出现颈部包块。早期的时候,包块可以左右推动,质地较软;晚期的包块不能活动,质地较硬。
:将双手放在颈部两侧,从耳后开始,沿着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以合适的力度,一点点自上向下、自后向前地触摸整个颈部。
2胃食管反流一般情况下,当食物进入胃后,胃和食管交界处的贲门肌肉就会收缩,从而将食物和胃酸都“锁”在胃里。但如果贲门肌肉松弛,使这道“门口”关不上,那胃中正在消化的食物就很容易反流到食管中,引起反酸、恶心等症状。
若是胃酸继续“逆流而上”,反流到咽喉部,可能会使咽喉部黏膜受损,并引起咽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症状。
3口腔溃疡:超过2周
很多人以为口腔溃疡只是简单的“上火”,其实它是口腔黏膜抵抗力低下的表现,可能是口腔局部创伤、刺激性食物、病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口腔溃疡往往在7-14天内即可自愈。若是超过2周后还没有好转,或是反复发作,且伴有其他症状,要警惕以下疾病:
1消化道疾病如果在口腔溃疡的同时,还伴随明显的腹痛、消化不良症状,很可能是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等引起的。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溃疡患者伴有消化道疾病,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溃疡。
2风湿免疫病①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是全身性的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它可累及全身血管,侵害多个器官,而且很容易复发。
如果口腔溃疡反反复复,并伴有眼睛不适、视力下降、会阴部溃疡、下肢结节红斑、关节疼痛等症状,可能是白塞氏病。
②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一种自身的免疫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15~49岁之间)女性。此类患者也会出现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并同时伴有脱发、脸上紫红斑、关节疼痛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累及肾脏和神经系统,诱发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增加死亡率。
3癌症由于口腔内存在大量细菌,溃疡面很容易受到感染,如果口腔溃疡超过2周不见好转,且出现边界不清、中间凹陷、边缘凹凸不平、凹陷表面呈颗粒状,触感变硬、甚至出现肿块等症状,要警惕是口腔癌或舌癌的的迹象。
4腹泻:超过6周
如今很多人都有肠胃不适的情况存在,吃坏了肚子或是稍微一受凉都可能出现腹泻,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了。但若是腹泻持续出现6周以上,要警惕是其他病变!
1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发生在回肠、直肠、结肠的特发性慢性肠道炎症疾病。其高发群体为20~49岁人群,一旦患病,很难彻底治愈,几乎都会伴随终生,因此被称为“绿色癌症”。
它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溃疡性结肠炎,此类患者往往有间断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二是克罗恩病,此类患者常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疼痛、腹泻、腹部包块、肛周病变等,还可伴有发热等肠外表现。
:如果常年有腹痛、腹泻症状,怀疑炎症性肠病,可能需要进行结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CT、病理等多种检查,以便与感染性肠炎、肠结核、白塞氏病等进行区分。
2肠癌在饮食习惯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如果突然频繁腹泻,而且粪便中带有暗红色的血丝或者出现血性的粘液便,并且是持续出现、逐渐增多的,一定要警惕肠癌,及时进行检查。
:肠癌与基因存在一定的关系,具有遗传倾向。45岁以上人群或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肠镜。此外,不建议盲目自行服药,以免影响病情诊断。
5伤口不愈合:超过8周
受伤是生活中在所难免的事情,切菜时划破了手、摔跤时磕破了膝盖等,都可能造成伤口。正常情况下,这些小伤用不了几天就痊愈了;但如果伤口超过8周不愈合,或者发生异常变化,就要谨慎考虑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
1营养不良一个人营养状况的好坏,对伤口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是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组织修复缓慢;若是缺乏硫氨基酸,可导致组织细胞再生不良或者缓慢,从而影响伤口愈合。
2伤口出现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伤口久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当感染存在时,细菌和炎症细胞对养料的消耗增加,易使纤维细胞受损;加上感染后渗出物较多,加大伤口局部的张力,从而导致伤口迟迟不能愈合。
3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性疾病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调节功能异常,会影响机体糖代谢,从而连累组织的再生修复功能,容易造成伤口久不愈合。
某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把大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