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动态周密部署团结协作保障安全

年8月,为拓展中医风湿免疫专科的发展,医院引进王海隆主任牵头成立风湿病科,科室本着“科研为龙头、临床为依托、教学为基础、微创为特色、疗效为核心”的发展思路诊治各种风湿免疫病。

风湿病科病房开科仪式

年12月1日,风湿病科病房成立,与脑病科五区共用一期6层病区,年轻的风病科病房成立初期得到了窦金娟主任、梁海云护士长及脑病科五区全体医护人员的热情帮助,病房业务迅速发展,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中药饮片使用比例、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等重要医院平均水平。

随着科室影响力的扩大,前期的病房设置已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风湿病患需求。为更好满足患者就诊需求,提升就医体验,风湿病科提交了扩大病房申请,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扩床申请通过后,为保证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林谦副院长亲自到科室了解一线需求并提出建议,通州院区医务处王凤磊处长协调医务处、护理部、信息中心、社会工作部、后勤保障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妇科、儿科新搬迁临床科室的多项工作。

搬迁前,风湿病科医护人员与部分患者

年9月1日,风湿病科由一期6层顺利搬迁至二期2层,搬迁过程完美体现了东直门速度、东直门效率、东直门情怀。

梁海云护士长、孙清露护士长核对患者信息(左上),脑病科五区,妇科、儿科二区医护人员完成搬迁工作(左下、右上、右下)

整个搬迁过程顺利进行,离不开多个科室与部门的密切配合,全程医务人员们都以保障病患安全为宗旨,搬迁前,一期6层病区梁海云护士长和二期2层病区孙清露护士长反复核对患者信息,保证万无一失;社会工作部第一时间现场设计、统计标识、标牌,保障全院导览信息及时更新;信息中心迅速完成患者信息切换工作,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后勤保障处派出多名安保、后勤师傅帮助运送物资,保证新病区可以迅速展开工作;风湿病科医护人员对全区风湿患者进行巡查,为每一位患者制定详细的方案和流程,实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不影响新病患的收治工作。

搬迁后查看患者情况(左右滑动观看)

在完成搬迁后,风湿病科新病区共设床位25张,另设有中医综合治疗室和特色针刀治疗室。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4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护理人员7名,另有特聘教授1名,在读博士后/研究生11人,形成了一支“奉献、合作、进取”的中青年梯队,注重发挥中医特色解决疑难疾病。同时,风湿病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研究,致力于成为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新型科室。

风湿病科医护人员在新病区

莺迁乔木,燕入高楼,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风湿病科将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医院学科建设规划和战略布局,全体医护人员将不负众望,守正创新,打造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中西医结合诊疗风湿病的旗舰科室。

曾经提到风湿病,多数患者谈病色变,视风湿如“猛兽”,称其为“不死的癌症”。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风湿疾病列为继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类疾病。随着近些年医学的进步,风湿病从以前的“不治之症”变成可治可防的常见病,特别是中医在风湿病治疗方向有着明确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

风湿病科诊疗范围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痛风、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皮肌炎、硬皮病、系统性血管炎(包括多发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肉芽肿伴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伴多血管炎、白塞病等)、抗磷脂综合征、IgG4相关疾病、风湿性多肌痛、复发性多软骨炎、纤维肌痛、成人斯蒂尔病、产后风湿病、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骨关节病、骨质疏松,风湿病合并妊娠的管理和治疗。

风湿病科特色诊疗项目包括:注重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解决疑难疾病,尤其是针刀/关节镜等微创技术治疗风湿病所致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及慢性软组织损伤。

作者:李威

编辑:王一帆

审核:王凤磊王海隆刘丽娟

审阅:龚燕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dhz.com/jbzs/12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