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远堂林氏中医喉科发展脉络

北京怎样治好白癜风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

林氏中医喉科家庭的堂号称之谓“追远堂”,源自《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指谨慎合礼,追念远代祖先,这样老百姓的道德风尚就会日趋敦厚了。并且含有目光深远,志存高远之意。林家存有的两方“追远堂林”和“武进追远堂林少卿珍藏之宝”(民国时期常州称为武进)的印章,可作为追远堂的佐证。

林氏喉科肇始并成名于清末民初,遵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相传三代延续百余年,声名远播,在省内有一定影响。江苏喉科常州派一说,见于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医史学家、文献学家耿鉴庭(-年)“长江下游与运河交叉点的喉科”一文,他说:“温病学说兴起于江苏,喉科学说则是受温病学说的影响而逐渐丰富完备起来。

可是,支派流传各有特点,在一省之内,就有松江苏州派,常州无锡派……”常州地区林氏中医喉科,自润卿公肇始发轫,少卿公、幼卿公中兴载誉,继而立开医师勤求祖训,衷中参西,相得益彰,形成古今一脉之中轴。再至林氏弟子,与时俱进,薪火相传,青蓝相继,发扬光大,自成一派。林氏喉科与蒋氏喉科等为常州中医喉科的形成与发展功不可没。

林润卿(-年),是林氏喉科奠基人,清末民初本地喉科名医,祖籍广东潮州,出生于苏州,经人介绍在本市东仓桥“益生堂”药号当药工,得喉科名医宗延福之传授,在常州城东内直街开设喉科诊所行医,仁术济世,医术精湛,博采众方,内外妇儿喉诸科熟练精通,在当时名中医中占有一席之地。常州耆年硕德之名医汇聚的“长年医局”开诊时,曾被聘为“登”字座号(按“仁寿同登”四字论资排辈)坐诊,据《常州卫生志》记载,该局系慈善医疗机构,“主事者聘请名医,备极郑重,被邀者以能入局为荣”。

清同治十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的恽彦彬赠送一块“今之华扁”红底金字匾额给林润卿,长年悬挂在林家的客厅中,匾内有一段跋文:“林润卿先生以良医济世,内外兼治,尤擅长喉科,彬垂老多病,病辄延诊,无不应手立愈,感佩良深,题此志谢。”意思是说:林润卿先生是当今的华佗和扁鹊,林先生是良医济世,内科和外科的疾病都能治疗,尤其擅长喉科,我年老体弱多病,生病就邀请林医生诊治,都是妙手回春、立即痊愈,深表感谢和敬佩,特题词致谢。

林润卿与儿科世医钱同增(—年)等合订《温病秘诀》一篇,共计字,治疗时温、痧麻、烂喉、喉风、喘咳、泄泻、便秘等。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内容丰富实用,对临床有指导价值,剂型包括汤、丸、散、丹,遣方灵活,效验可靠。

他一生诊务繁忙,却仍留心将其治验录于笔端,将保留的脉案,归纳为《追远堂林氏医案》,传于子孙,使后人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林润卿的嫡系传人有三位,分别是长子育民、次子少卿、四子幼卿。长子林育民,字树谷,因患肺结核而早逝。

林少卿(—年),中国农工民主党成员,幼承庭训,14岁随父学医,因勤学深研,深得家学之真谛,为人立心端正,为贫病者常怀悲悯之心,善于博采众长,推崇《张氏医通》与《衷中参西录》,创立专擅于喉科又兼外科之特色,屡起沉疴,名噪一方。在抗日战争的动乱中,他视《追远堂林氏医案》和珍藏医藉为至宝,随身携带珍藏保管,四处流浪,幸未散失。上世纪30年代初,常州市电业局董志才幼儿患喉痈重症(相当于急性扁桃体周围脓肿),病情危重,古典医籍《灵枢》中记载:“痈发于嗌中……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即通常所说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喉咙口筑坝”。经林少卿治疗,刀圭而愈,感激万分,特定制一块题为“治喉圣手”的金匾,聘请军乐队吹吹打打将匾额送到林家。承淑贞等五人曾在民国时期的《武进新闻》上登文“感谢喉科专家林少卿先生”。

林少卿方笺

本市著名已故画家戴元俊,人称“戴牡丹”,在上世纪40年代,他的夫人患白喉重症,因对特效西药有阳性反应,束手无策时,经林少卿精心治疗而获痊愈,嗣后,戴与林逐成莫逆之交。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期,先后被聘为武进救济院、东郊夏令施诊所等单位兼职义务医生,在铁市巷开私人诊所。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聘为中医学会施诊所兼职义务医生。年加入广化区西瀛里中医联合诊所,年他率子林立开、医院。年因故离院,开私人诊所,5年后报歇。

林幼卿(-年),悟性聪颖,性格沉稳,酷爱岐黄,慈善博爱,淡泊名利,祛浮入静,钻研医术。早年从师老中医朱安谷学习中医内科,朱老医诚技精、授学严谨,得到精心点拨。阅读了清代·陈修园《南雅堂医案八部》《笔花医镜》。学习刻苦认真,故深得朱老赞赏,内科基础扎实,又获得林氏喉科的真传,熟读《喉科指掌》《焦氏喉科枕秘》《尤氏喉科》等喉科书籍,刻苦专研父辈留下的部分喉科医案及经验秘方。

年,在其父林润卿行医的常州东直街54号老宅开设诊所,专用方签正中为“中栏枢要”四个红体空心大字,意在喉是呼吸道的重要门户,上连口腔下连气管,喉处中间,此为喉疾处方专用之。在诊治急慢性咽喉炎和多发性口腔溃疡、声带关闭不全引起的声音嘶哑等方面疗效显著,注重整体观念和调理脾胃,用药轻灵,解喉症之痼疾,对吹口药的选材制作颇得要领,对中医喉科诊治更为得心应手。

-年,建国初期常州举办中医师进修班,以优良成绩学习结业。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医学水平尚不发达,治疗白喉病的疫苗尚未成熟,白喉病有蔓延趋势,这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重症患者就是西医也束手无策,一旦被染上则举家恐慌。不顾自身安危,每天要诊治多例白喉患者,耐心细致地分析病情,把握进程,根据口腔白斑部位、深浅、颜色、虚实辨证,处方以清热排毒为主,痰火壅阻者予以利喉泻肺,常常是药到病除,转危为安。

如一个陈姓家的儿子,时年八岁罹患白喉,来就诊时发高热,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在父亲的精心治疗下,得到及时挽救,家人感激万分,曾在《常州日报》登报感谢救命之恩。上世纪50年代中期,常州锡剧团演员沈素珍,因为喉咙突然失声而就诊,开了几贴中药又配以吹口药,几天后她就痊愈了。

林立开查阅资料

林立开(——年),林少卿之长子,林氏喉科第三代传承人,医院耳鼻喉科创始人,为承上启下的学术带头人。他首从《药性赋》和清代江涵暾的《笔花医镜》作为入门,跟随其父临诊抄方,侍诊三年后,独立门诊。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市办中医进修班,认识到中医要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才能发扬光大。

年3月,医院派林立医院耳鼻喉科半脱产进修半年,在那里,他发现西医很多检查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可以补充中医的不足,从此他也戴上了西医检查用的额镜,开展化验和影像学检查等。自年起先后又3医院耳鼻喉科进修,在西医专家刘庭模悉心带教下,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便已开展了扁桃体挤切术、乳突手术等手术。年轻时酷爱打乓乓球,读书藏书是其终身爱好,搜罗珍藏,及至晚年,体力渐衰,闻有好书,便请科室青年去书店购买,诊余披览甚勤,家有各类藏书数千册。

林立开认为咽喉口腔必须以内外科为基础,只专读喉科书,若遇及复杂的病情会感棘手,要未雨绸缪,不能待渴掘井。内治者先求其本,外治者并治其标。喉痹、乳蛾、缠喉风的病名虽然不相同,但它们的病因都是火与痰所引起的,咽喉口腔大小诸症要分脏腑经络而治之,内治尤重保护胃气不能久用寒凉药,喉症属火,香燥药少用。咽喉病属上焦,用药剂量不须过重,轻剂可以上达病所。四诊尤重望闻,处方严谨,用药精准,医嘱周详。

在临床上巧用外治法是林立开的一大特色,以张堰、陆晓宇为主开展了林氏祖传经验方“林氏咽宁散”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运用先进工艺制成散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收敛疮疡的功效。此项科研成果被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四等奖。自制疔疮散治疗急性外耳道炎:采用参三七粉g,玉枢丹10g,上二种药碾末混合,加食用香醋30ml调成糊状。装入经高温高压灭茵的容器内备用。林的学生曾用此药治疗急性外耳道炎例(耳)例中,治愈例,好转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98.2%。

林老医生为人循规蹈距,诊病细心耐心,为病家称道。他认为医与人命攸关,稍有差池误人性命,即使名家高手也有误诊误治之时,这是常理。关键在于失手后怎样对待。有的委过饰非、不思悔改、终难长进。有的如实引咎、不讳己过、坦诚相告,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做到“进于病谋,退于心谋”。林医生就做到了后者,他曾经坦诚记录1例下咽部骨骾误诊为喉炎的病例:

有位患者反复出现喉部感染,先后共3次住院均采用抗炎治疗,能控制病情,短期痊愈。最后一次喉炎发作严重,咽下疼痛伴有声嘶,医院建议活检排除喉癌,患者颇为紧张,不愿活检,仍来本院就诊。诊断为急喉风(中医)、急性喉炎(西医),住院治疗仍以前法,1周后好转。住院期间,林老据其最初发病为不内外因引起,断定患者下咽部有异物停留,而致喉部反复感染。遂出院前嘱患者赴南医附院耳鼻喉科做硬管食道镜检查。数日后患者来告知确实取出一根2厘米长似火柴棒的鸡骨。此后患者病情不再复发。林老郑重提醒本科同行鉴戒,并指出:有误食鱼刺等异物者,细小者一般在口咽处。大者可入喉咽,引起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更大者可入食道,重者可引起食道穿孔。

林立开处方严谨,医嘱周详,对药物服用非常讲究。急性咽喉病患者,内服药煎后当趁热先熏后服,可起到熏蒸效果,收效更速。一般药物于饭后服用,急性病可不拘时辰。补药在饭前服。泻下药在晚间服。健脾药在饭前服;咽喉及上焦疾病要缓缓慢饮。胃气虚亏者为避免呕吐不受,应多次分服。退热发汗药,应温热服,并加热开水或热粥。服催吐豁痰药不吐者,用手指压舌根引吐。胃中空虚不吐者,再服些温开水。服药时间当视证而定,方为妥帖。

林立开老中医预防治疗咽喉病喜欢采用药茶,颇有独到之处。对于慢性咽喉炎,用玄参、银花泡茶饮用;对于咽喉燥痛用天花粉、葛根泡服代茶;预防嗓音嘶哑用冬瓜子、胖大海泡服代茶。

林老从医50余载,直到76岁高龄才从一生钟爱的岗位上退下来。自年起收谢玉明为徒,在之后的40多年岁月中,先后带教了张堰、陆晓宇、何梦月、薛建荣等后起之秀。

在林立开的带领下,将建院时以中医喉科为主的小科,逐步发展成为耳鼻咽喉科的综合科室,从单一门诊到年发展成为全市第一个耳鼻咽喉科独立病区。在市政府的统一筹划下,年7医院提升和更名“医院”,年该院医院合并,仍保留“医院”作为第二院名,从中可以体现耳鼻喉科的实力与地位。

林立开为患者诊病

我于医院,曾去林立开先生家拜访,目睹林少卿老先生敦厚儒雅的风采。立开兄年长我10岁,交往达半个世纪,乃属至交。我俩在学术上经常切磋探讨,林老晚年将载有例的追远堂医案和手稿、扎记等托咐给我,表述要将林氏资料整理成书付印的愿望。林立开先生仙逝已经五年,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眼前。

年,我们三院开展的“传承百年的林氏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经验整理研究”课题通过了省级鉴定。年3月,《林氏中医五官科精华》一书,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使历经磨难的珍贵墨宝得以公诸于世,是对林氏中医喉科诸位先贤的最好的告慰和纪念!

林润卿以行医实绩奠定了相传百年林氏喉科的基础。在祖荫的佑护下,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治病救人的传统和基因得到延续。他的长子育民、次子少卿、四子幼卿及孙子立开皆继承衣钵,从事中医喉科(五官科)事业。孙女中亦有五人从医,分别是林月华(妇产科)、林永南(药剂)、林粹南(护理)、林芷芬(检验)、林联云(口腔),重外孙钱丹夫妇开设口腔诊所、重外孙女汤宇(影像),曾外孙女(第五代)孙心怡(肝胆科),分别在不同岗位上为民服务,救民疾苦。

据林润卿的孙女林芷芬回忆,她家祖宅内家中悬挂的另一块题写“仁心仁术”四个大字的匾额,黑底金字,是民国初期的一位名人汪洵赠送的。汪洵(年—年),初名学翰,字子渊,一字渊若,常州人。光绪十八年(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生性淡泊名利。在京不到两年辞官移居上海20余年,以鬻书为生。他工诗能文。他的书法以真书和篆书为主,其真书间架峻整,苍劲挺括,篆书上摹秦汉,古雅浑厚,行书从真书化出,与真书相得益彰。是清末、民初常州诸多书法家中,最有影响的一位。与吴昌硕、张祖翼、高邕之被当时公推为海上四大书法家。

“仁心是仁术的根基,仁术是仁心的枝叶。”仁心仁术四字,是对林氏中医喉科恰如其分的褒奖,匾的内容是对祖父人品和医术的最高评价。在“文革”中,两块金匾均被损毁,深以为憾!有形的金匾虽然消失,但无形金匾依然长存,那就是“林氏中医喉科(五官科)”金灿灿的口碑。

作者简介

作者医院主任医师,现任常州市老科协医学会秘书长,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dhz.com/xgyy/11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