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治疗皮肤病的用药规律

白癜风的治疗过程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0708/4206044.html
孙思邈有关皮肤病的重要论点

作者/韩世荣

孙思邈对中药学事业的发展可谓功勋卓著。除对前人的经验系统总结外,还不断有所发展和创新。孙氏在《千金翼方》中将药物按应用功效分为治风、湿、腰脊、身瘙痒、悦人面等64类,以“总摄众病……临事处方,可得依之取决也”,临床选用非常方便。其中有关皮肤疾病专擅用药13类,列药味(除去重复实为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风证用药76味1

因风为百病之长,故以冠首,以示常用。

其中有养血活血祛风的当归、泽兰、牡丹皮等;

有除湿祛风的萆薢、泽泻、独活、苡仁等;

有消风止痒的防风、白蒺藜、白芷等;

有清热祛风的石膏、知母、竹叶等。风有内外之别,兼夹有寒热燥湿之异。用时当区别选择。

身瘙痒用药27味2

如治疗疥疮、虱病类疾病引起的瘙痒无度,彻夜难眠者,药如雄黄、硫黄、水银等。

硫黄至今仍认为是治疗疥疮的特效药、水银外用治疗头虱有特效,

且用后很少复发。

祛风止痒药如白蒺藜、防风、浮萍、蝉蜕等,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均可选用,止痒效果迅速可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蝉蜕具有抗过敏作用,是治疗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的特效药,青蒿具有抗光过敏作用,治疗日光性皮炎有很好的效果。

生肌长肉药28种3

用于皮肌炎、硬皮病、皮肤溃疡、皲裂等皮肤病引起的皮肤肌肉疼痛、萎缩,或肌肤干燥营养不良,或皮肤皲裂渗血等症。

滋阴润肤生肌的药如天冬、麦冬、生地、麻仁、石斛、山药等;补肾养血生肌的有菟丝子、女贞子、桑寄生、五加皮、白马茎、五味子、当归等。

阴部湿痒药8种4

如蛇床子、木兰、杜仲、五加皮、槐皮等。孙氏认为蛇床子为阴部痒症要药,“主妇人阴中肿痛及男子阴痿湿痒恶疮”。

近年来以蛇床子为主药配方水煎外洗治疗阴痒、阴囊湿疹等阴部疾病的报道甚多。我们也常应用。

淋证用药13味5

有瞿麦、蒡根、茯苓、芒硝、琥珀等,这些药具有清利下焦湿热,通淋利尿排石的作用,治疗淋病有效,是目前中医治疗淋病的常用药。

鼠漏并痔药32味 6

鼠漏类似于现代的淋巴结核或瘰疬性皮肤结核,列述的药有连翘、夏枯草、王不留行、昆布、牡蛎、蜂房、鳖甲、黄芪、猪悬蹄等,这些药物具有化痰软坚散结及扶正祛邪作用,是目前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结核方剂中的常用药,如“消瘰丸”等。

结核患者常有气虚阴亏之虚弱证象,黄芪、猪悬蹄具有益气补虚作用,鳖甲咸寒软坚滋阴退蒸清虚热。其他还有文蛤、地榆等治疗痔疮药多种。

下部堕药9种 7

下部病多指男女生殖器部位疳疮溃烂,也有认为是狐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之白塞病,或有某种性接触性疾患。

所列药物如硫黄、雄黄、雌黄、苦参、艾叶、大蒜、盐、马鞭草等,均有杀虫止痒解毒的作用。

单独重用苦参煎汤外洗治疗阴囊湿疹、阴痒等疾病的报道很多。仲景治狐惑病即用苦参煎汤外洗,临床验证确有卓效,也说明孙氏正是继承了仲景的治疗经验。

女人阴冷肿痛药3味 8

即白鲜皮、松萝、卷柏。女阴肿痛可能属局限性皮痛证。

白鲜皮具有清热祛风止痒作用。

松萝(松上寄生)具有清肝、化痰、止血、解毒作用,治疗瘰疬、带下崩漏、外伤、痈肿、毒虫咬伤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菌作用,对原虫、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

卷柏生用能破血通经,治疗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等,炒后用以止血,治疗各种出血症。

阴蚀疮药12味 9

阴蚀疮似属现代医学的急性女阴溃疡或其他阴部感染性疾患。列述药物有萹蓄、五加皮、矾石、桐叶、苏木、龟甲、黑石脂、石胆等,这些药具有清热解毒,收湿敛疮的作用,既能内服,也可作粉剂或其他剂型局部涂搽应用。

止汗药4种 10

有牡蛎、龙骨、柏实、卫矛。这类药物内服、外用均能治疗自汗、盗汗及局部多汗症,如痱子粉、足气粉均用牡蛎,取其敛汗止痒的作用。

恶疮药18味 11

恶疮指来势迅猛、病情重笃,令人畏惧的一类疾病包括皮肤肿瘤、疖肿及麻风、顽癣在内。列述的药物有白及、青葙、狼毒、黄芩、当归、苦参、松脂、地榆等。

民间常用鲜白及捣泥外涂治疗疖肿等获效;用地榆末外涂能止血止痛;松脂内服可治疗麻风、顽癣、脱疽及冻疮;苦参是皮肤科极常用之药;狼毒外用及内服可治疗银屑病。

人面药9种 12

列述白瓜子、雄黄、丹砂、鹿髓、麝香、瓜蒌等。

孙氏“悦人面”一词的含义有两个方面,首先用白瓜子类天然美容剂涂搽皮肤,减少皱纹,延缓皮肤衰老,使皮肤洁白光泽;

其次是用雄黄、麝香类药物治疗色素性疾病和皮肤燥裂、酒糟、粉刺类有碍皮肤美容的其他疾病。

白瓜子即冬瓜子,含较多脂肪油,对面部及手有洁白及润泽作用,可去黑黯润肌肤。

口疮药13种 13

药有黑石脂、干地黄、黄连、龙胆、大青叶、升麻、竹叶、黄柏、豆豉等。

孙氏所谓口疮包含皮肤科所属之口黏膜类病。多由胃火炽盛,循经上绕,或心火上炎上扰清窍,火热之邪灼肉而成,治疗多以清心泻胃火为主。

孙氏列述以上药物既清泻胃火,也可清肝、心经之火,热清火泻则口疮自愈。

后世治疗口疮的清胃散、导赤散中的大部分药物均在以上述及的范围。

往期精彩回顾:

皮肤科的“最药”“要药”“对药““角药”“霸药”“引经药”你造吗?

大咖说|杨志波教授谈皮肤患“湿”

皮肤科用药不在于“歪”,猛用虎狼药只能取效于一时,后患无穷

皮肤病疗效的关键原来是它

皮肤科大咖的治皮绝技:以皮治皮!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选自《韩世荣(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第二辑)》,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购买途径

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各大网站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dhz.com/xgyy/1246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