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快讯月总汇

北京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月资讯

7-8

挑战常规!人皮肤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能够迁移到血液中

皮肤和其他屏障组织是长寿的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的家园,而且TRM细胞能够作为哨兵对先前遇到的抗原快速地作出反应。

位于屏障组织表面的TRM细胞表达标志物CD和/或CD69,这些标志物的功能是将这些细胞保留在上皮组织中。在人类中,TRM细胞的长期迁移行为和它们重新进入血液循环并可能迁移到远处组织部位的能力都没有被研究过。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奥地利和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免疫表型、基因表达和T细胞受体序列,研究了人皮肤CD4+TRM细胞和表达皮肤归巢标志物的人血液CD4+记忆T细胞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年7月5日的ScienceImmunology期刊上。这些数据挑战了关于人类CD4+T细胞记忆的严格组织区室化的当前概念。

(来源:生物谷)

白塞病新药有望获批

新基公司的畅销药Otezla(Apremilast)是一种口服小分子PDE4抑制剂,在细胞内调控促炎症和抗炎介质的网络,此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7月21日,FDA将就是否批准其扩大适应症用于治疗白塞病(贝切特氏病)作出决定。

贝切特氏病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首次发现者HulusiBehcet博士命名,其特征是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疹、眼部病变以及一些其他症状。

(来源:汉鼎好医友)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候选新药进入II期临床研究

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研发的候选新药马来酸蒿乙醚胺,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发的,是具有更强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近期,通过上海交通大医院的伦理审查,该药II期临床试验已开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全球患病率约为0.12~0.39%,而在我国患者人数就近百万。60年来只有贝利单抗一款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药物经美国FDA批准上市,但该药费用昂贵需注射使用,且只对部分患者有效。

马来酸蒿乙醚胺是通过对天然产物青蒿素进行结构优化获得,是服用方便的新型小分子药物,避免了单抗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据悉,II期临床试验将在被确诊为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中开展。

(来源:上海药物研究所)

赛诺菲/再生元肿瘤免疫疗法Libtayo获欧盟CHMP推荐批准

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与合作伙伴再生元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有条件批准PD-1肿瘤免疫疗法Libtayo(cemiplimab),用于不适合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疗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成人患者的治疗。

CSCC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症,Libtayo是一种针对免疫检查点受体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的全人单克隆抗体。值得一提的是,Libtayo是欧盟首个也为唯一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CSCC患者的药物。在美国,Libtayo于年9月获FDA批准,成为美国市场中首个获批治疗晚期CSCC的药物。

作为有条件批准的一部分,赛诺菲和再生元需要提供来自EMPOWER-CSCC-1研究的额外数据,包括一个新加入的试验组的结果,以进一步确认Libtayo的利益风险状况。

(来源:药智网)

欧洲特应性皮炎工作组意见书

近日,欧洲特应性皮炎工作组发布了孕期,妊娠以及哺乳期父母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意见书。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可影响任何人群。本文是欧洲特应性皮炎工作组基于最新相关文献,针对孕前,妊娠期间以及哺乳期父母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出的指导意见。

指南名称:欧洲特应性皮炎工作组意见书:孕前,妊娠期间以及哺乳期父母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来源:国外皮肤性病相关专家小组)

研究发现严重湿疹患儿更易食物过敏的重要因素

发表在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伦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患有严重湿疹并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儿童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更高。

科学家们发现,患有严重湿疹的儿童如果感染了SA,会产生更多针对花生、鸡蛋和牛奶的IgE,这表明他们对这些食物都过敏。而且与没有SA的儿童相比,这些儿童更有可能在5或6岁时对鸡蛋过敏。

这些结果是建立在早期花生过敏学习(LEAP)研究的基础上的,该研究表明,有高风险花生过敏的婴儿食用含花生的零食一段时间后,可以防止以后发生花生过敏。

而在目前的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即使在幼儿时期吃过花生,SA也可能降低幼儿对花生产生耐受性。为此,SA被认为是可能导致食物过敏的一个额外风险因素。

(来源:科技部)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制剂在中国获批

日前,葛兰素史克(GSK)宣布,应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生物制剂注射用贝利尤单抗(倍力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GSK负责人表示,希望倍力腾的获批能够让狼疮患者真正长期获益。

我国目前有超过百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主要集中于育龄女性,疾病给患者个人及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尽管目前SLE患者十年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如何更好控制疾病活动、延缓器官损伤、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及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SLE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次的药物获批,将为中国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来源:新华网)

溶质转运蛋白(SLC)与皮肤病

溶质-载体基因(SLC)超家族编码溶质转运蛋白,是人类基因组中第二大膜蛋白家族,是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转运蛋白的一类膜蛋白。人类基因数据显示大约20%左右的人类基因组与疾病有关,而大于50%的SLC家庭成员与人类疾病相关,这表明溶质转运蛋白在人类疾病中非常重要。

目前,对溶质转运蛋白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人类疾病的各个领域,SLC已被证实在麻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及皮肤肿瘤等多种皮肤病中存在差异表达,有望成为多种皮肤疾病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的标志物,并且与相关疾病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包括疾病的发生或者消退,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JAK抑制剂托法替尼治疗斑秃的研究进展

斑秃(AA)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炎症性脱发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公认的机制是AA患者生长期毛囊的免疫赦免遭到破坏,炎性免疫细胞导致毛囊周期改变,毛发提早进入休止期。

AA的治疗分为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和物理治疗。虽然方法较多,但临床上发现大多数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

近年来,随着对AA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针对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药物的研发,国外已经开始应用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尼)治疗中、重度AA,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dhz.com/yfzl/1145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