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呆症(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学会《老年呆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标准)》,结合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特点,拟诊断标准如下:
(1)有明确消渴病史。
(2)主症
①善忘及智能下降:包括记忆近事及远事的能力减弱;判定认知人物、物品、时间、地点能力减退;计算数字、倒述数字能力减退。
②识别:识别空间位置和结构能力减退。
③语言:口语能力,包括理解别人语言和有条理的回答问题的能力障碍。文化程度较高者阅读、书写能力障碍。
④个性:性情孤僻,表情淡漠,语言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固执,或无理由的欣快,易于激动或暴怒,或拾破视珍品等。
⑤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例如不能解释谚语、区别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能给事物下定义等。
⑥人格:性格特征改变,道德伦理缺乏,不知羞耻。
上述前6项中具备第一项和另5项中的1项者,在6个月内有明显减退或明显缺损者,结合起病发展缓慢,病程长即可诊断为消渴呆症。
2.西医诊断
(1)糖尿病的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①具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
a.随机静脉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11.1mmol/L(或mg/dL);或
b.空腹血糖(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7.0mmol/L(或mg/dL);或
c.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mg/dL)。
注:以上血糖均指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②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检查明确诊断。
(2)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参照5年《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
①以记忆障碍为主诉,且有知情者证实;
②其他认知功能相对完好或轻度受损;
③日常生活能力不受影响;
④达不到痴呆诊断标准;
⑤排除其他可引起脑功能衰退的系统疾病;
⑥总体衰退量表(GDS)评分为2-3,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为0.5,记忆测查分值在年龄和教育匹配对照组1.5SD以下,且MMSE至少24分或mattis痴呆评价表(DRS)至少分。
(二)证候诊断
1.肝肾亏虚证:智能减退,腰膝酸软,颧红盗汗,口干口渴,眩晕耳鸣,肌肤不荣,毛发焦枯,骨软痿弱,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脾肾两虚证:智能减退,呆钝少言,乏力气短,倦怠流涎,四肢欠温,纳呆乏力,腹胀便溏,舌淡体胖、苔白滑,脉沉弱无力。
3.心肝火盛证:智能减退,喜怒不定,心悸,头痛眩晕,心烦不寐,咽干舌燥,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4.痰瘀阻窍证:智能减退,神情呆滞,头重如裹,腹胀痞满,痰多吐涎,口干不欲饮,或肢体麻木不遂,舌质暗紫有瘀斑(点)、苔厚腻,脉弦滑。
5.肾虚血瘀证:智能减退,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呆钝少言,肢体麻木或疼痛,舌质淡暗有瘀斑(点)、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肾亏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偏阴虚者,一贯煎(《柳州医话》)或左归饮(《景岳全书》)加减。北沙参、生地黄、麦冬、当归、枸杞子、茯苓、山药、山茱萸、黄精、黄柏等。偏阳虚者,右归饮(《景岳全书》)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何首乌、益智仁等。
中成药:左归丸、右归丸等。
2.脾肾两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和补中益气丸(《脾胃论》)加减。炮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炙黄芪、党参、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益智仁、炙甘草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等。
3.心肝火盛证
治法:清心泻肝。
推荐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或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大黄、黄连、黄芩、栀子、夏枯草、丹皮、龙胆草、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当归、益智仁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牛黄清心丸等。
4.痰瘀阻窍证
治法:化痰活血。
推荐方药:导痰汤(《济生方》)合通窍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南星、半夏、青礞石、陈皮、茯苓、枳实、石菖蒲、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中成药:二陈丸、礞石滚痰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5.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
推荐方药:五子衍宗丸(《摄生众妙方》)合桃红四物汤(《医垒元戎》)加减。药物: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何首乌、益智仁等。
中成药:五子衍宗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二)针灸治疗
采用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以督脉、足太阴经、手少阴、厥阴经腧穴为主。主穴:百会、神庭、四神聪、神门、内关、血海、三阴交、大钟。配穴:肝肾亏虚加肝俞、太溪;脾肾两虚加脾俞、肾俞;心肝火盛加心俞、太冲;痰瘀阻窍加丰隆、阴陵泉、合谷、膈俞;肾虚血瘀加肾俞、膈俞、关元。言语障碍可加针风池、翳风、廉泉、通里。耳针穴位:脑、神门、心、肝、脾、肾、皮质下。根据症状可选取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语言一、二、三区等。
操作:毫针刺,补法、泻法或补泻兼施法。得气后接脉冲电针治疗仪2~3对,连续波,强度以局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头皮针采用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1~2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或接脉冲电针治疗仪,以头皮微颤舒适为度。耳穴毫针轻、中刺激,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三)内科基础治疗
严格地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和脂质异常,重视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合理选择相关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等;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如美金刚;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抗氧化剂:银杏叶制剂、维生素E、维生素C和丙炔苯丙胺等。
(四)护理调摄
1.情志护理:加强精神调摄,解除情志因素。恰当应用沟通技巧,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正确对待疾病,帮助病患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地生活,对于反应慢、动作缓、易健忘等情况,不要指责、嘲笑,要给予积极鼓励。动员病人多与外界接触、与人交谈、多参加社会活动,同时,尊重病人的意愿,让其独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获得独立价值观及自我控制感。另外,鼓励子女多与病人沟通,加强邻居、亲戚、朋友间的互相走动,使病人在情感方面获得支持,排解心中的孤独、寂寞、症结等,减少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2.饮食调摄:饮食宜清谈,少煎炸,多蒸煮,多种食物互补;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多吃鱼、牛奶、各种豆类制品、粗粮杂粮、新鲜蔬菜。鼓励食用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肾脏、绿叶蔬菜、西红柿、菜花等。
3.运动调摄:鼓励和指导病人根据个体状况选择强度适当的体育运动,尤其是有氧健身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不但可以增强体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大脑皮质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从而改善其认知功能。
4.日常生活调摄:鼓励病人自己料理生活,如做饭、穿衣、做家务、洗漱等。鼓励病人多做一些动脑活动或脑筋急转弯游戏,如打牌、猜谜语、下棋、心算或积木拼图、图形拼凑等,协助病人确认现实环境,如日期、时间、季节、地址、电话号码、厕所、房间、餐厅等。建议病人写日记、周记,将做过的事记下来,有助于记忆,对一些难于记住的事情或电话号码等记在一个固定的本子上帮助记忆等,避免将要做的事情遗忘。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