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进展性痴呆

快速进展性痴呆(RPD)是指一类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迅速进展的痴呆综合症,通常认为痴呆多数于数周至数月,一般不超过1~2年达到严重的程度,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和误诊。

病因及临床特点

脑血管病:

1脑淀粉样血管病变(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CAA):是老年人常见的颅内微血管病变,轻度CAA无任何症状,重度CAA主要表现为反复和/或多发的脑叶、皮质或皮质-皮质下出血、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亚急性到快速进展的认知功能下降等,其中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知觉速度和情节记忆功能障碍。

2血管性痴呆:痴呆通常发生在急性脑血管病后3个月以内,可突然发生、阶梯式发展。其中,多发弥漫性梗死,或海马、扣带回、丘脑等关键部位的脑血管病,均可引起快速进展性痴呆。

3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以头痛和脑病症状为突出表现,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渐进性痴呆或间断性的意识错乱,伴或不伴有行为异常。脑血管造影可出现多节段管腔狭窄及扩张。脑组织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

4硬脑膜动静脉瘘:可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共济失调,肌阵挛等而类似Creutzfeldt-Jakob病(CJD)。

感染:

1病毒:艾滋病痴呆综合征主要发生在HIV感染的进展期,起病隐匿,晚期ADC患者可出现全面性痴呆。10%的HIV感染可以痴呆为首发症状,这种患者往往神经系统损害比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大多在出现痴呆后3~6个月死亡。聚合酶链反应可见HIV基因片段。其他病毒也可引起RPD,如单纯疱疹病毒1,2型、巨细胞病毒、EB病毒及肠道病毒,尽管典型表现为急性脑炎,但多数逐渐进展为行为及精神状态的改变。

2细菌:由Whipple杆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CNS-WD),病程可呈暴发性,1个月内即可死亡。10%可出现进行性痴呆-核上性眼肌麻痹-肌阵挛,常伴有头痛,以上三联征的存在高度提示患CNS-WD,CSF细胞学检查可在胞质中发现镰状颗粒或PAS阳性颗粒。PCR技术是确诊的金标准。有报道显示播散性结核也可导致RPD。

3螺旋体:痴呆是晚期梅毒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痴呆可呈快速进展,常伴有精神行为异常。血清学梅毒RPR和VDRL,CSF中VDRL阳性可提示诊断。研究表明,麻痹性痴呆患者CSF中Aβ42含量较无症状性神经梅毒及正常对照组低。目前,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于各个时期的梅毒均为首选药物。

4寄生虫:脑椎体虫病是通过昆虫叮咬而感染椎体虫,几周后出现头痛,乏力,精神状态、睡眠周期的改变及快速进展的神经退行性变。脑型疟疾由疟原虫感染所引起,以急性意识丧失、抽搐及RPD为典型特征,MRI显示团块状改变,如不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易被误诊为肿瘤、脑囊虫病、结核或病毒性脑炎

中毒-代谢:

1Wernicke脑病:是因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脑病,仅有1/3的患者有典型的三联征,即眼球活动障碍、躯干型共济失调和精神及意识障碍。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或死亡,后者亦是RPD的另一个较常见原因。全血硫胺素浓度、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测定有助于诊断。

2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超过50%重度CO中毒昏迷患者经2~60d潜伏期后,出现以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功能障碍为主的脑功能障碍,研究显示,除给予高压氧及激素外,H2S可能成为治疗该病特异而有效的新方法。

3维生素B12缺乏:在维生素B12严重缺乏或晚期阶段,可出现痴呆样症状、伴有幻觉、严重抑郁等精神症状,有小部分痴呆可迅速进展。

4其他:有报道显示一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Kuf’s病、重金属锂及铋中毒等均可引起RPD。

自身免疫性脑病:

1抗NMDAR脑炎:早期有精神症状及癫痫,精神症状常为首发症状,包括焦虑、失眠、恐惧、妄想、躁狂、偏执等;言语障碍,常变现为词汇量减少,甚至完全缄默;可出现厌食及摄食过度,其中强迫性摄食被认为是抗NMDAR脑炎的特征性表现;70%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全面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均可出现;运动障碍,口-舌-面肌的不自主运动表现最为突出,还可以有舞蹈样徐动,肌强直,角弓反张,动眼危象等;自主神经障碍:唾液分泌亢进,高热,心率异常,血压波动等;可出现突发事件:不能用神经系统疾病或心脏疾病解释的心跳骤停,不能用肺部感染解释的呼吸衰竭。

2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脑炎:多种形式的痫性发作(短暂性肌阵挛性癫痫等;面-臂肌张力障碍样发作(FDBS);顽固性低钠血症;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快速进展的可治愈性痴呆。

3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及弥漫性灰质脑病,两者临床均可表现为痴呆和明显的近期记忆障碍,痴呆呈进行性发展。而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主要见于小细胞肺癌,还可出现癫痫发作、肌阵挛等,T2或FLAIR示一侧或双侧颞叶内侧部分高信号,脑电图常显示局灶性或广泛性慢活动癫痫灶,血清和脑脊液中抗-Hu抗体可为阳性。弥漫性灰质脑病常见于支气管肺癌,病程通常在5~20个月左右,一般不超过2年。

4桥本脑病(Hashimoto’sencephalopathy,HE):以进行性痴呆和精神行为异常,或局灶性卒中样发作为常见表现,临床表现类拟CJD,此外,尚有痫性发作、共济失调等。HE血清甲状腺相关抗体升高,甲状腺功能可正常、减退或亢进。脑电图大都为全脑广泛的弥漫性慢波,以θ或δ波多见HE对激素敏感。

5抗钾离子通道抗体相关脑炎:多见于小细胞肺癌及胸腺癌。在出现记忆力障碍、失定向等脑病表现时,也可类似CJD表现为快速进展的痴呆,常有低钠血症。血浆或CSF中抗钾离子通道抗体常明显升高,CSF无细胞或寡克隆带阴性,14-3-3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升高。

6结节病相关的脑病:当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常表现为RPD。颅脑MRI可正常,可有肉芽肿强化(通常在脑底部),胸部CT可显示肺门淋巴结肿大。血浆和CSF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明显升高是该病的主要鉴别要点,但缺乏特异性。

颅内肿瘤:

不同类型的肿瘤根据其大小、部位、病灶多少的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定位症状。脑膜癌病、脑转移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均可以RPD为首发症状起病。基于病变的性质,痴呆进展迅速不可逆,患者在数月内死亡。

医源性/自发性:

1放射性脑病:大多在头颈部放射治疗时或停止后的数周至数月时出现。不同放射野区域损伤引起不同局灶性神经损害表现,重者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精神症状和智能损害,甚至痴呆。脑白质受累严重,增强扫描为不规则形或不均匀性强化;但其水肿、增强、占位效应及不符合血管分布的影像学表现易误诊为肿瘤。

2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呈进展性。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步态紊乱、尿失禁为主的“三主征”,并且缺少引起这些症状的神经系统或非神经系统病变。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脑室与脑沟、蛛网膜下腔不成比例的扩大,在脑室周围和深部白质T2高信号。

神经系统变性病:

1Creutzfeldt-Jakob(CJD)病:是由朊蛋白(PrP)感染所致的一种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按病因不同可分为散发型CJD(sporadicCJD,sCJD)、遗传/家族型CJD(geneticorfamilialCJD,f/gCJD)、医源型CJD(iatrogenicCJD,iCJD)以及变异型CJD(variantCJD,vCJD),其中sCJD为最常见的类型。sCJD发病年龄为55~75岁,85%的患者在1年内死亡。RPD是最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还可出现肌阵挛、小脑性共济失调、视觉障碍以及无动性缄默等,vCJD以青年为主,平均发病年龄为29岁,通常精神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后方出现神经症状,包括痴呆、共济失调、运动障碍等。gCJD首先出现记忆力下降、意识障碍,随之出现共济失调和肌阵挛。硬脑膜移植相关的iCJD临床表现通常与sCJD相似,而生长激素相关的iCJD表现为进展性小脑综合征。CJD患者CSF寡克隆区带可呈阳性,且存在多种生物标志物,如14-3-3蛋白、NSE和tau蛋白等,但缺乏特异性,各型CJD中仅sCJD患者出现特异性的周期性尖慢复合波。sCJD患者DWI检查特异性地沿皮质沟回走行的带状和(或)双侧基底核区的异常高信号,而vCJD则表现为特征性的丘脑后部高信号。

2非CJD性神经系统变性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路易体痴呆(DementiawithLewyBodies,DLB)等也可出现病程的快速进展,易误诊为CJD。肌阵挛、锥体外系症状在DLB发生率超过70%,AD患者超过50%。DLB除了临床症状有时与CJD相似外,脑电图可出现类似CJD的周期性尖慢复合波。快速进展性AD的快速认知功能下降与CSF中高tau蛋白或高磷酸化tau蛋白,低β淀粉酶1-42蛋白,或总tau蛋白与Aβ1-42比值升高有关(≥0.81)。尤其当总tau蛋白与磷酸化的tau蛋白升高不成比例时,预示着痴呆的快速进展。皮质纹状体变性典型症状为:痴呆、震颤麻痹、肌阵挛、异己肢等,如上述症状快速进展,也应考虑CJD的可能。典型的额颞叶痴呆合并运动神经元病(FTD-MND)具有更快的进展过程,进而导致死亡,所有FTD-MND患者在脑干第XII对颅神经核处存在TDP-43免疫反应损伤或在脊髓前角细胞处具有TDP-43免疫反应包涵体。

系统性:

继发性血管炎为系统性或全身疾病所引起,如狼疮脑病、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结节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及复发性多软骨炎等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除原发病的表现外,还可以脑膜脑炎、卒中形式发病,可伴有癫痫、头痛、颅神经受损、精神异常等,痴呆及脱髓鞘样表现较为常见。其中前三种疾病均可出现类似M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常被误诊。而前者病理可见明显血管炎样改变。经原发病治疗多数神经系统症状可明显改善。

近年来围绕痴呆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为痴呆的诊断和治疗逐渐规范化奠定了基础。现今痴呆治疗方案较前更为完善,除强调多种作用靶点药物的联合应用外,更加强调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哈医大四院老年记忆门诊预约咨询;

欢迎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dhz.com/jbby/1252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