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葡萄膜炎药物治疗新进展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

葡萄膜炎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现在最新的治疗则是生物制剂药物。未来更强效的药物、新的剂型、全新的给药路径、联合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及更精准的个性化治疗将是发展的方向。

葡萄膜炎介绍及治疗概况

据流调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葡萄膜炎患者约万人,致盲风险可高达20%,是最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又称眼科中的“硬骨头”,是一类多数无法诊断确切病因的高度异质性疾病,而患者的眼部并发症(如白内障、黄斑水肿、青光眼等)风险较其他眼病升高5倍,中青年患者居多,影响工作及家庭收入,导致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

以全身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的葡萄膜炎传统药物,容易出现停药和并发症风险,无法满足长期治疗需求。激素治疗后葡萄膜炎病情未控制或复发患者的比例可高达20-30%,而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一系列眼部及全身并发症,因此,葡萄膜炎治疗升级势在必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海外指南均建议激素应减量至7.5mg以下,若出现复发应进行升级治疗。

从发病机制来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核心病理机制包括促炎机制增强、抗炎机制减弱、导致眼部免疫稳态失衡。激素仅对促炎机制有部分抑制作用:可下调Th1,对Th17作用不敏感,对抗炎机制Treg的作用也不敏感;传统免疫抑制剂虽然可抑制促炎机制,但同样对抗炎机制作用不敏感。因此单靠传统治疗来抑制促炎机制,难以恢复眼部免疫稳态。

快速反应部队:糖皮质激素--传统一线首选

糖皮质激素是传统一线治疗药物,具备起效快、疗效强、短期副作用小的优点,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大。

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葡萄膜炎需遵循几个原则:首先需询问病史,排除禁忌症如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精神病史,癫痫,骨折,创伤,寻常型银屑病等全身性疾病;起始剂量足:口服泼尼松1-1.2mg/kg/d;严重患者可以甲强龙1g静脉冲击治疗,冲击后改口服;疗程一般长于6个月,但在疾病活动控制后须逐步减停量,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需要监测骨质疏松、空腹血糖和眼压等副作用。

增援部队:免疫抑制剂--激素辅助治疗

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包括

(1)抗代谢药物:是指能与体内代谢物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干扰核酸合成,同时抑制T、B淋巴细胞的功能,如硫唑嘌呤(AZA)、甲氨蝶呤(MTX),麦考酚酸酯(MMF);

(2)选择性T细胞抑制剂:通过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T细胞,如环孢素A(CsA)和他克英司(TAC);

(3)烷化剂:属于细胞毒类药物,破坏DNA结构,阻断其复制,导致细胞死亡,对B、T淋巴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如苯丁酸氮芥苯(CHB)和环磷酰胺(CTX)。

传统免疫抑制剂可作为糖皮质激素的增强用药,慢性期长期应用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剂量或替代,避免或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糖皮质激素耐药或不耐受患者,可以作为一线或补救治疗。

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用虽然大大提高了葡萄膜炎的预后,但挑战依然存在:

(1)某些疾病对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用疗效仍然欠佳,如白塞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匍行性脉络膜炎;

(2)美国知名眼科中心数据显示对于大多数免疫抑制剂,只有60%-70%患者在治疗一年后糖皮质激素使用量维持在10mg/d及以下;

(3)部分患者并发黄斑水肿,对治疗耐药。

特种部队:生物制剂--作用于关键通路

生物制剂是针对特定的靶向分子(如细胞因子或受体)的重组蛋白或抗体,或生物活性分子本身或类似物,可作用于炎症过程中的关键通路,机制明确、疗效强,是免疫抑制治疗药物中的特种部队。

从发病机制看,虽然葡萄膜炎异质性高,但不同类型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大多相同。白塞病、小柳原田综合征、结节病引起的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均为T细胞驱动。

临床基础研究提示TNFα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在T细胞驱动中起重要作用。TNFα对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程度高、对视网膜内皮细胞通透性快、并可上调粘附分子ICAM导致促进炎症因子迁移入眼和炎症细胞浸润。目前国内针对TNFα靶点的已上市的生物制剂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等;其他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CD20单抗)、托珠单抗(IL-6拮抗剂)等。除阿达木单抗目前已在美国、中国、欧盟等多个国家获批用于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其他抗TNF-α制剂仍缺少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大型研究证实疗效,在葡萄膜炎上应用较少。

面对葡萄膜炎所能够使用的药物较为稀缺的痛点,维眸生物研发JAK1抑制剂首个滴眼液剂型,用以治疗免疫或炎症性眼科疾病。经试验证实,维眸生物在研新药VVNe具有出色的靶点选择性和靶器官集中度,其对JAK1和TYK2的选择性显著,并能够使药物高度集中在眼部脉络膜等部位。

未来针对VVNe,其适应症范围还可扩展至干燥综合征、慢性植物抗宿主病(GvHD)、严重干眼症、结膜炎眼部疾病。

参考文章:

1)《看见·葡萄膜炎

周旻教授——应治尽治:葡萄膜炎治疗新基石》

2)《看见·葡萄膜炎

赵潺教授——温故知新:葡萄膜炎药物治疗新进展》

文章内容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dhz.com/xgyy/12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