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社杜月笙是民国上海响当当的人物,与黄金荣、张啸林同为上海三大亨,哪怕在今天杜月笙的做人智慧依然有众多学者刻苦研究。杜月笙本是上海底层人士,后拜入黄金荣门下,但是那时候黄金荣的妻子桂生姐就断定,杜月笙此人日后必成大事,这起源于她的一次“试探”。杜月笙杜月笙初拜入门下,黄金荣的老婆桂生姐给了他一大笔钱,黄金荣说:小孩子怎么能给这么多钱。桂生姐坦然说道:我这是试他,假使他拿了钱去挥霍,狂嫖滥赌,那他再能办事,不过是个小白相人。假使他拿钱去存银行买房子开间店面,那他就是一个不合行当的普通人。现在他花大笔钱清理旧欠,结交朋友,等于说他不但要做人,还要做个人上人,我断定他才堪大用。受此重视,之后的杜月笙以烟赌起家,然后上海滩大亨,进而法租界公董局华董、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恒社领袖、上海地下抗战指挥,而杜月笙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因为他有句人生格言: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体面、场面、情面。杜月笙一、体面杜月笙自幼失学,其一生也是个半文盲,但是对于文人,他是打心眼里尊敬的,所以自己也在多出效仿文人雅士,他不但每日请先生读报拓宽知识见解,自己还练习书法,虽说没能练出名家大师的水平,但至少其名“杜镛”二字可不用他人代签了。杜月笙不光请文人读报,学习知识,在穿着上也是颇为讲究,他常年穿一袭长衫,即便在上海溽热的夏季,第一个扣子也是扣着的,这样的穿着也确实平添了几分儒风。而当要去见有地位的人,还得罩上马褂。不仅他自己这样做,还要求他的徒子徒孙们也如此打扮。杜月笙常说:“衣食足,应当礼义兴了,不能再让人家一看到就讨厌害怕。”来自影视剧中杜月笙在当时著名记者徐铸成、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长薛畊莘、著名电影人沈寂和杨管北的公子杨霖,他们眼中的杜月笙,从来不是飞扬跋扈的样子,相反一直都是彬彬有礼的儒士装扮,进入中年后的杜月笙为人处世更是非常谨慎,他曾对文化界的朋友说过一番话:你原来是一条鲤鱼,修行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原来是条泥鳅,先修炼年变成了鲤鱼;然后再修炼年才跳了龙门。倘若我们俩一起失败,那你还是一条鲤鱼;而我可就变回泥鳅啦。你说我做事情怎么能不谨慎呢?对于体面,杜月笙不只体现在穿着上,更是在“精神上”下了大功夫。国学大师章太炎,自负帝王学的杨度,都是杜家常年资助的座上客。他礼敬文人,基本上不求回报,杨度在杜府顶着记室(秘书)的名义,光拿钱,不干活。非但不干活,杜月笙还替他搜集各地的州府县志,助他写作《中国通史》。这对于杜月笙来说就是精神上的体面。来自影视剧中杜月笙二、场面场面就是排场,成年后的杜月笙非常在意排场,中国人有句老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杜月笙富贵以后就为家族建了一个杜家祠堂,祠堂建成当天举行的典礼可是极尽奢华,排场巨大,当时出席的人员有法租界的英、法、印、越巡捕组成的骑队,警察局的保安大队,路、海军的军乐队,陆军第五师和吴淞要塞司令部步兵各一营。还有救火会、保卫团、童子军、缉私营、侦缉队、工会等组成的队伍,总人数已上万,并且每队都分别配有政客嘉宾送的大匾,盛大的祠堂落成典礼,在杜月笙的潜意识中,一是要光宗耀祖,为自己、为杜家争一口气,另外,也多少带有点民族主义的色彩。除了杜祠落成典礼外,最能体现杜氏之场面的,是他身兼70多个银行、企业、公司的董事长、理事长,可谓风光无限。杜月笙与上海重要人物聚会三、情面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好面子,“不给面子”这句话,有时要压死人。所以杜月笙讲:“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杜月笙一生颇仗义疏财,他每年所得的大量财富基本上都被他散出去了,杜月笙身兼70多个企业董事长,每年就有几百万元的收入,如此多的钱财仍被他散出去,可见他对人情的看重。杜月笙在争夺利益时,可以不把青帮祖师爷张锦湖放在眼里,但同时又在过年时孝敬每一位青帮老大,三鑫公司每月都给青帮“大”字辈头领各大洋,达10年之久。此举为他迎来了各界人士的一片赞扬。影视剧中杜月笙杜月笙不光会给人情面,还会送人情面,抗战胜利后,四川发大水,四川参议会议长来见上海市长吴国桢,请吴国桢出面帮忙,但是被吴国桢推得干干净净,议长只好转求杜月笙,杜月笙马上答应,并在几天内筹得巨资,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将善款转交议长,而是先去向孔祥熙说明情况,并组织了一个宴会。宴会上吴国桢、四川议长等都在。席间,孔祥熙承诺四川议长一定会尽力帮忙,并拜托杜月笙来办理。杜月笙站起来表示:“既然院长这么关心这件事,月笙一定遵命尽力,也希望各位协助。”吴国桢也只好表示一定一定。本来自己就可以做的事情,但是却把这个人情送给了孔祥熙,这使得孔祥熙颇为高兴,其余人莫不在背后举起大拇指说:“月笙不愧大好佬。”晚年的杜月笙过得有些潦倒,重病在床之际,杜还在感叹今不如昔:“没有钱可以借给别人,场面没了,朋友也就没了!”但是,杜月笙销毁了历年别人写给他的所有借据。他对子女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来自影视剧中杜月笙体面让他人对杜月笙有了感官认识,场面展示了杜月笙的实力,而情面就决定了杜月笙能左右逢源的手段了,凭借这三碗面,杜月笙稳稳地坐在“大佬”的位子上十数年之久,这就是他从一小混混最终成为上海青帮大佬的人生智慧。(参考资料:《杜月笙传》、《杜月笙外传》)